首頁 上層網頁13 上層網頁20 上層網頁21 上層網頁22 上層網頁24

 

向上



 

 

小提琴的構造及保養

horizontal rule

小提琴是由大約70多塊不同的木片組合而成的。漩渦狀的琴頭是提琴獨有的特徵,四根弦GDAE的錐形調音弦軸是由積久耐用的青龍木或黃楊木製成的。弦軸箱的後傾斜面繃緊了跨過烏木弦枕的弦。弦枕上的四個勾槽,用於確定弦的位置,並把弦抬到指板的上方,讓左手手指能在紙板上壓弦控制音的高低。指板固定在琴頸上,整個琴頸及漩渦狀的琴頭和弦軸箱是由一塊楓木所刻成的。指板成弧形從弦枕端開始增加寬度,使跨過琴橋的弦有漸漸增寬的間隔,以便運弓。

琴身的框架是由側板構成的,由六塊薄楓木側板於加熱後彎曲定型而製成,接合處的內部用木塊加強。六塊側板構成小提琴主要的外廓,即上側板、向內彎的中側板(C側板)、以及較寬的下側板。
琴身背部為小提琴的背板。背版是由一至兩塊相配的楓木製成,可分為一塊式及兩塊式的背板,一塊式的背板可由「板狀切割」或「沿徑切割」獲得,而兩塊式的背板則是由「沿徑切割」獲得,在二塊式背板製作過程中央接縫及水平面上的圖案對稱是很重要的。在小提琴背板中間部分部分留下大約5公釐的精確厚度,邊上大約減至2.5公釐。拱形的高度和形狀以及精確的厚度是決定小提琴音質的基本因素。

琴面也是用同樣的方法製造的,但用的卻是雲杉木(Picea Abies),精確的厚度為3公釐。在前後邊緣有一狹窄的鑲條,又叫飾緣,鑲邊既能作為裝飾又能防止邊緣發生裂變。琴面上開了兩個音孔,以形狀命名為f孔。琴橋只靠弦的壓力架在琴面上,他的位置是影響音質的關鍵所在。

音柱是圓柱型的木頭,緊貼著琴身,對於音色很重要。一個很小的移動都可能改變提琴的音色,而且不能太長或太短,這樣都會影響提琴的音色。音柱太長很可能會使你的琴面產生裂縫,太短的話可能會在你弦鬆掉時音柱也一併鬆掉。如果你的提琴音質不好,可能需要調整一下音柱,或是換一個新的音柱。

 

horizontal rule

  小提琴介紹

早期的小提琴譯名為〝梵啞鈴〞或是〝懷娥鈴〞,小提琴的聲音可與人的聲音相提並論,甚至不侷限於〝唱〞的方面。更可以擁有高超的技巧,在演奏中,人們不僅能聆聽悅耳的音樂,更可看出演奏者的技巧,使曲子更為生動。j

雖然小提琴輕的出奇,但上緊弦後小提琴變成受很大的壓力及張力。面板的承受壓力約有11公斤。E弦定準了音後,張力可達到9公斤強;而G弦則有6公斤。4弦加起來後,就有30多公斤了!然而這渾然一體的琴身,由許多部件組成,部件的數目70件以上,其中顯然有力學的匠心。

說到提琴便會想到300年前有名的製琴師,史特拉瓦底阿瑪弟瓜耐里史坦納等,有這些頂級的製琴師,才能讓提琴演奏出美好的音樂,最值得一提的演奏家,如:帕格尼尼,將提琴的演奏技巧升級,演變至今,有許多都可供後人學習呢!

小提琴是弦樂器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員,音高、音色優美而易表現,使得感情的表現出色,且由於具靈活性及音域相當寬闊,成為最理想的獨奏樂器,並獲得樂器之后的美稱,用高音譜表記譜。

定弦如右圖:

 

horizontal rule

中提琴 Viola

中提琴的結構和小提琴相仿,但是尺寸比例比小提琴來得大,共鳴音箱也比較大且深,由於共鳴箱加大,音色方面也會相對低沉些,略帶有鼻音。整體的音域音色可說是雅靜而帶悶的感覺!

因為小提琴容易表現情感,所以學習的人比較多。而中提琴的演奏家也就相對的少了,通常拉奏小提琴的演奏家也會拉奏中提琴,所以中提琴家的介紹資料也是非常少的,在提琴的合奏、重奏方面,如:弦樂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一隻組合而成,背景音樂可加入一架鋼琴!

現今的音樂壇上,有許多中提琴手為中提琴的歷史帶來新的改革及演奏方式,不但有獨奏的方式表現,在技巧上也有相當大的進步,不再讓小提琴專美於前。一些中提琴演奏家,在演奏上非常注重旋律上的變化,加上對中提琴的技巧也非常鑽研,讓大眾對中提琴有了新的觀念及認知,也使中提琴在弦樂家族上留下重要的地位,常用中音譜表或高音譜表的譜。

定弦如右圖:

horizontal rule

大提琴 Cello

大提琴的體積是小提琴的2倍。因此,更可產生高度的共鳴!

大提琴源起於16世紀初,演奏方式是直立式的,它和小提琴及中提琴不同。而是夾在演奏者的兩隻小腿之間,底部有頂針,演奏者可利用頂針來調節姿勢,演奏方面都獲得較大的自由度!

音色方面,大提琴的音色是低沉而舒緩的。整體來說是雄厚且圓潤、富感情,善於獨奏及樂團中任低音部分。所有的重奏都是需要大提琴!

大提琴的演奏家藉由大提琴特有的音色,在曲孔也做了相當大的變化,如一些大提琴演奏家,他們利用大提琴奏出它的熱情,有時會把著名的曲子改編,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不僅能讓人有沉著冷靜之外,有時也很活潑呢!

主要用低音譜表或第四弦中音譜表的譜,偶而用高音譜表,四弦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

定弦如右圖:

 

horizontal rule

低音提琴 Double Bass

大提琴的體積是小提琴的2倍。因此,更可產生高度的共鳴!

大提琴源起於16世紀初,演奏方式是直立式的,它和小提琴及中提琴不同。而是夾在演奏者的兩隻小腿之間,底部有頂針,演奏者可利用頂針來調節姿勢,演奏方面都獲得較大的自由度!

音色方面,大提琴的音色是低沉而舒緩的。整體來說是雄厚且圓潤、富感情,善於獨奏及樂團中任低音部分。所有的重奏都是需要大提琴!

大提琴的演奏家藉由大提琴特有的音色,在曲孔也做了相當大的變化,如一些大提琴演奏家,他們利用大提琴奏出它的熱情,有時會把著名的曲子改編,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不僅能讓人有沉著冷靜之外,有時也很活潑呢!

主要用低音譜表或第四弦中音譜表的譜,偶而用高音譜表,四弦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

定弦如右圖:

horizontal rule

提琴保養

提琴一定要注意小心保養,一般我們天天都要做到的就是在拉完琴後把琴身擦乾淨,必免松香留在上面。另外,琴的溼度對音色的影響非常大。不要把它放在潮濕地方,使它受潮,若覺得琴的聲音過於潮濕而悶悶的,可以在室內開除濕機或冷氣使濕氣降低,但是千萬不能放在太陽光底下曝曬,以免琴身過度受熱或乾燥時,琴身有可能會爆裂,更不要放一些物件壓在琴身上,使琴身受壓,負何過重,也有可能造成琴身破裂。絕對要防止琴和其它物件產生碰撞、由高處掉下來等等對木頭可能造成的損傷。

在演奏和練習時,不要讓琴弓刮到琴邊。我們要保持琴身清潔,每次演奏和練習完畢後,都應用軟性帶棉質的布把琴身和四根弦線上的松香清潔乾淨,並要將琴弓的弓毛放鬆。如果沒有將弓和琴上的松香擦乾淨很有可能因為天氣熱讓松香溶化粘在琴上,到時候琴面清潔就會很困難。

當不用的時候要記得要鬆弓。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弓毛換得不好,或者是弓毛太緊或太鬆而需要更換。要記得檢查弓的頂端是否完整,弓根的馬尾庫的弓毛是否有貼合,銀片不要鬆了。平常也要注意琴盒中放弓的扣子是否有扣上,以免弓掉下來傷到琴身。

記得每次換弦時,順便用鉛筆筆心來潤滑弦枕(top-nut)上的弦溝(grooves)。在您的琴橋高音弦的溝槽上,以馬鞍般的方式貼上一小塊皮紙,防止琴弦切割進橋。若你的指板上有手指按弦造成許多小凹陷或琴弦本身壓到指板而造成溝槽甚至指板有彎曲的現象,就應該把琴帶去修理。

horizontal rule

提琴琴弓

當不用的時後最好鬆弓。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弓毛換的不好,或者是弓毛太鬆或太緊需要重換。要記得檢查弓的頂端是否完整,弓根的馬尾庫的弓毛是否有貼合,銀片不要鬆了。

通常在台灣以每天練習2小時計算,3~4個月就需要換弓毛了。弓要放在琴盒內時,記得檢查頂端是否完整,馬尾庫是否有扣上。平常也要注意琴盒中放弓的扣子是否有扣上,以免弓掉下來傷到琴身。

horizontal rule

提琴雜音

雜音發生的原因很多。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原因:脫膠、微調鬆了、腮托碰到止弦板、裂縫、指板鬆了、弦溝不夠深…等等。其他更複雜的原因,可能是琴身內部造成的p低音樑、內襯、舊的裂縫…這些都必須請專業的師傅檢查才能知道問題的原因,並需由師傅來處理。

若有一根弦出現雜音時,先檢查看看是否只有一個音出現雜音,或全部的音都有這種現象。如果全部的音都有雜音,可能需要更換琴弦了。如果只有空弦出現雜音,則可能是弦枕凹槽的問題。若雜音出現在較高的部位時,可能需重新調整指板了。提琴若音質不好,可以換一個長一點的音柱。

若有一根以上的弦出現雜音時,可能是:

1. 雜音出現較明顯的位置。

2. 邊飾(線)。

3. 接縫及角隅

4. 是否有裂縫

5. 拉弦板

6. 指板

7. 配件上的裝飾

 

提琴若突然出現音不準的情況時,可能是:

1. 琴橋或弦枕凹槽太小或太粗糙,或是琴弦不夠滑。
2.
指板位置不正。
3.
止弦枕脫膠或鬆脫。
4.
某處出現裂痕。
5.
尾弦拉長或弦結鬆了。
6.
弦拴不合。

聲音不協調時,可能是因為弦拉的太緊或振動太劇烈。

1. 檢查提琴是某有些部分脫膠。

2. 換細一點的弦。

3. 改變弦的共振方式或加長牛筋線。

4. 調整琴橋或音柱。

5. 第三條弦加裝消音器。
6.
內部加裝消音器以吸收不協調的音。

7. 降低琴橋以減少下壓的壓力

horizontal rule

提琴清潔

可以買擦拭提琴專用的提琴油或清潔劑。在清理之前,先在琴上一小塊地方試試看是否會掉漆。若是很髒或需要打蠟就要請專業的師傅來做了,因為這需要特殊的清潔及打蠟技術。每次拉奏完畢時,用軟性帶棉質的布來清潔弓桿及琴身,以免松香堆積,記得每次都要使用乾淨的棉質布。乾淨的琴弦上若有松香結塊的情形,需用清潔液來清除。

horizontal rule

提琴弦栓

弦拴出現滑動的情形時,用肥皂、粉筆或鉛筆加以潤滑,但這些方法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甚至可能會使琴身加重,也會使音色改變。

通常小提琴的A孔和中提琴及大提琴的D孔都有裂縫,您要注意一下是否需要加襯東西或是更換新的弦拴。如果要解決您的困擾,則需要潤滑或更新弦拴。個有經驗的修理師傅可能會適當地潤滑您的琴拴,但是通常需要更新洞口或者加上襯墊。

horizontal rule

提琴音柱

音柱是圓形的木頭,緊貼著琴身對於音色有絕對的重要。稍微移動都可以改變音色。如果發現提琴的音質不好,可能需要調整一下音柱,或是換一個新的音柱。有時候天氣變化也會影響提琴的聲音。不要嘗試自己修理,稍有不慎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請專業的師傅調整您心愛的提琴。

horizontal rule

提琴琴橋

對於音色的質感、力量等有很重要的影響,是提琴中最複雜的部份。它的薄厚、木質、形狀、弦的間隔、高度、弧度、洞的大小和它的位置全部都會影響提琴的音色。雖然只是小小的一片,卻是需要很多年的功力才能做出一個好的琴橋。琴橋正常是放在兩個f孔凹槽的中央,提琴修理師傅有時候也會根據提琴的比例而往上或往下移,這就得連音柱一起調整,千萬不要自己動手!

如果您的琴頸歪了,那麼您的琴橋也會跟著歪,這時候叫要調整琴頸了。琴橋不應該傾斜,當調音或換弦的時候會往前或往後傾,要注意讓琴橋保持在90°。非常小心地把琴橋往前或往後拉,如果不容易拉動,那就一次只鬆一條弦,並且用鉛筆潤滑。如果情況還是一樣,那很可能是溝槽太深,這樣就需要換個新的琴橋不然弦會常常斷。檢查的時後要連續幾天都確定琴橋是保持在90°的,否則很難察覺琴橋是否傾斜,嚴重的話就需要更換新琴橋了。

如果在拉弓的時候有問題,那可能是弧度不夠或是太大,可以請師傅檢查一下。因為E弦很細,常常會嵌入琴橋,弦上的護片也會隨著弦損壞而且造成雜音。可以放一片很薄的皮布(小提琴放於E弦下;中提琴及大提琴放於A弦下),通常換新琴橋的時後都會這麼做,舊的琴橋也可以這麼做。
參考的弦距:
Violin:33~34mm
Viola :36~38mm
Cello :46~48mm

弦在指板末端的高度對調音和彈奏是很重要的。如果太低可能會有雜音而且無力,太高的話琴會變的不好拉奏。
參考標準:
Violin:E-3.5~4mm G-4.8~5mm
Viola :A-4mm C-5.5~6mm
Cello :A-5.5mm C-8~8.2mm

horizontal rule

指板與琴橋

指板的位置高度決定琴橋的高度,而琴橋的高度又會影響音色。
指板高=琴橋高
指板低=琴橋低

您可以拿一把尺沿著指板上放,並測量它到琴橋的高度來檢查。這個測量只是大概的情況,因每一樂器都會因為弧度的不同,而有些微的差異,這就得由專業的師傅來決定。
相關的量測:
Violin:26~27mm
Viola :30~32mm
Cello :78~80mm

horizontal rule

提琴弦枕

弦枕的邊緣要平滑,才不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擾。它的高度不能太高,不然會很難拉奏,如果太低又會造成雜音。因此弦的間隔也是很重要的。
相關的測量:
Violin:16mm
Viola :17mm
Cello :22mm

弦枕的溝槽只需要剛好讓琴弦固定就可以了。如果太深的話會不好調音,繃的太緊弦又容易斷掉,琴橋也是一樣的。當您更換弦的時候要用鉛筆在琴弦及溝槽的地方潤滑一下,如此可使琴弦較容易移動,弦就比較不容易斷了

horizontal rule

提琴指板

板有時候也會脫膠。檢查表面就可以發現脫膠的部位(或在靠近琴頸末端的地方稍微把指板提高)。必要時,還是要帶去給師傅黏。

另外,也要檢查指板上弦的凹痕。手指壓按琴弦的部分會出現凹洞,或指板上出現琴弦壓按後的凹痕,都有可能造成雜音;而且也會影響演奏品質,這時候指板就需要刨平或者更換。

檢查看看您的指板是否有下陷?如果下陷的話也可能會有雜音。可以用尺或壓按琴弦來檢查。
相關的測量:
Violin:E-0.5mm G-1.0mm
Viola :A-0.6mm C-1~1.25mm
Cello :A-1.0mm C-1.5~2mm

horizontal rule

提琴脫膠和裂縫

用手指關節的地方沿著琴身的邊緣輕輕敲打,如果有任何脫膠的情形,請把樂器交給修理師傅,他會用最好的水膠來處理。許多人試著自己修理,用白膠或強力膠。這樣做對提琴傷害更大,而且也為修理師傅增添許多麻煩。